甘肃庆阳有着红歌孕育和传唱的天然条件、人文沉淀和革新基因。这儿是天然的厚土。坐落黄土高原内地,有着世界上土层最厚、面积最大的黄土塬面,董志塬被誉为“全国黄土榜首塬”。墚、峁、川、塬、沟的丰盛地貌,孕育着接地气的歌咏。这儿是文明的膏壤。黄帝和岐伯在这儿论道,周先祖在这儿教民稼穑,许多诗歌在这儿诞生,明代“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就从这儿走向全国。这样丰盛的文明沉淀,也使得人们用歌曲表达心声成为传统。更重要的是,这儿是革新的热土。这儿曾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华池县南梁)、陕甘宁省委省政府(环县河连湾)、抗大七分校(华池县林镇)所在地,闻名的山城堡战争在环县山城区域打响。长征落脚后,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援西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385旅曾驻守庆阳,在华池大凤川打开轰轰烈烈的大出产运动。全部上述这些,以及如火如荼的革新局势,都为庆阳赤色歌谣的诞生发明了前史条件。这些红歌表现着公民拥军爱党、讴歌革新首领和革新英豪的情感,传递着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心声,表达着公民大众专心向党的决计,也唤醒了公民大众的革新斗争醒悟、鼓励了公民投入革新战役斗志、赞扬了党的大众路线光芒榜样。庆阳赤色歌谣见证了陕甘边革新依据地创立、稳固和打开的进程,是革新战争年代党和公民大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光芒诗歌。《咱们的首领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出产》这3首歌就是典型代表著作。
《咱们的首领毛泽东》
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劳作英豪及榜样作业者代表大会与边区出产博览会一同在延安举办。这次大会被誉为“我国前史上榜初次呈现的,是我国劳作公民空前荣典”的大会。到会此次大会的劳作英豪共185人,是全边区500多位英豪榜样的代表。12月9日,毛泽东在观赏出产博览会后,在西北局办公厅约请吴满有、申长林等17位劳作英豪进行座谈。在座谈的进程中,一位老英豪站起来,走近毛主席,用两只手紧紧抱着毛主席,他的胡须,因振奋而有些颤抖,他大声诵读道:“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账也还了,地也赎了,牛羊也有了,这都是你给的,没有你,咱们这些穷汉趴在地上一辈子也站不起来!”就在毛主席抓住他的手,面带微笑地听着他说话的时分,情感的闸口再次热心发泄开来,他热心洋溢、激动万分地清了清嗓子,即兴朗读道:
他一口气唱诵完这首诗,与会英豪们都惊喜万分。毛泽东拍着他的膀子,问他是不是个秀才。他望着主席回答说:“我一字不识啊!”毛泽东听他说一字不识,对这位农人诗人的天才大为惊叹!后来,这首诗被谱为歌曲《咱们的首领毛泽东》,唱红了边区,传遍了全国。人们都称他为“农人诗人”。
这位老英豪叫孙万福,1883年出生在甘肃庆阳环县曲子镇刘旗村一个贫穷农人家。就这样一个大字不识、翻身解放的农人,只因日子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陕甘宁边区,他的人生大放异彩。他日子的区域,往大里说,叫陕北,往小里说,叫陇东。陕北民歌是传遍全国的民歌,它有《诗经》的传统美,有北方民族融合发生的“异质美”,有凄凉的慨叹、有浪漫的吟唱、有实在的故事、有夸大的幻想……而诞生在庆阳的陇东民歌,就像南梁说唱来自陕北平话相同,它的母体是陕北民歌,人们也习气叫它“信天游”。
20世纪30年代,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新风暴席卷陕甘大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新家,在陇东大地上点着了陕甘革新之火,树立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新依据地和苏维埃政府,给陇东歌谣注入了新的赤色革新的元素,然后构成了许许多多的赤色歌谣。据不彻底统计,传唱在民间的这些赤色歌谣达500多首,有《跟上刘志丹上南梁》《南梁来了刘志丹》《一夜奔南梁》《红旗插上村寨湾》《荔园堡阅兵》《习仲勋来到南梁山》《南梁树立苏维埃》等等。作为陕甘边革新依据地重要区域的环县曲子镇的老百姓,也被这些赤色歌谣深深地感染着,而孙万福最喜爱唱的一首歌就是《哥哥跟的是红三团》:
咱们不难发现,其歌词“天上星星数不清,地上枣树根连根”,与孙万福在《咱们的首领毛泽东》中所唱的“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五谷万物生”存在着某种联络。由此可见,这首土地革新时期的革新民歌可看作《咱们的首领毛泽东》的原型之一。至少可以说,两首歌属“同宗民歌”,来自同一个民间腔调。正是因为会唱这首《哥哥跟的是红三团》,再将其从头填词,才有了《咱们的首领毛泽东》。
孙万福的这首诗(歌词)后来经闻名诗人贺敬之的修正,成为一首更为老练的著作:
1971年头,中央公民广播电台的一些老同志主张,收拾几首陕甘宁边区的革新民歌,并进行加工创造。这一主见得到周恩来的支撑,决议由国务院文明组安排创造力气完结几首革新前史歌曲,以庆祝我国共产党树立50周年。是年5月22日,中央公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采录组组长王敬之和修改王惊涛来到陕西,同徐锁、李若冰、关鹤岩、冯富宽等人组成了作业小组到延安采风,终究构成了《陕甘宁边区革新民歌五首》,而《咱们的首领毛泽东》作为榜首首被录入,它是在上述两个版别的基础上构成的。定稿后的歌词共三段:
1977年,抗战电影《延河烽烟》上映,其间一段影视的插曲正是这首经典红歌《咱们的首领毛泽东》。改革开放后,通过不同程度的改编以及歌唱家郭兰英等人的演唱,这首歌曲再放光荣。2011年,依据闻名作家高建群的小说《终究一个匈奴》改编的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的主题曲就是《咱们的首领毛泽东》。
《军民大出产》
在甘肃这片赤色土地上,我国共产党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赤色华章,留下了感天动地的赤色故事,播撒了薪火相传的赤色火种,烙下了不可磨灭的赤色印记,创造了经久不衰的赤色歌曲。《军民大出产》 这首撒播至今的经典歌曲,诞生在庆阳,并从庆阳唱响全国。
1937年,张寒晖深化西安乡村,宣扬抗日救国。1941年8月,他来到了陕甘宁边区,次年4月任陕甘宁边区文明协会秘书长和总支安排委员,后来又兼任文协大众作业委员会主任。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说话,深深印在张寒晖的脑海中,他把说话当作自己的举动指南和理论依据。
1944年7月间,为了行将举行的边区文教会议,筹委会安排了5个文教作业组分头下乡打开调查研究和宣扬作业。陕甘宁边区文协主席、闻名诗人柯仲平带队去了关中分区,蒋南翔带队去陇东分区,张寒晖参加了陇东组。
文协西工团曾到陇东扮演几个月,在那里收集了上百首民歌。张寒晖被这些赋有泥土气味和高原风味的曲调所感动,所以他将这次的目的地选定了华池县的城壕村。这是陇东高原上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巨细50余口人。张寒晖在城壕村作业的日子里,先后学会了《推炒面》《东凉》《走宁夏》《卖悄然》等许多陇东民歌。
房东张振义的婆姨,是一位很好的民歌手,别看这位大嫂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会唱的陇东民歌,“三筐五筐”都装不完。平常干活——推碾、和面、烧火、纳鞋底的时分,她都哼着悦耳的民歌,其间有旧歌,也有共产党来了今后新编的歌。
张寒晖就是从这位房东大嫂的口中学会了《推炒面》的调子和悉数的歌词。几天后的早晨,张寒晖扛着锄头正要下地,看到村西头有一家在盖新房,几位亲属在帮房主打地基,正在唱着打夯号子干着活。风格一起的夯歌当即招引了张寒晖的注意力,他情不自禁停住了脚步,细听他们的夯歌合唱:
当一人领唱的时分,咱们就把大夯高高地抬起来;当大伙合唱“嗬咳”的时分,就一齐放手让大木夯实实地落在地基上。
夯歌的领唱者不是他人,正是张振义。他是一位有经历的“夯头”,打夯号子唱得特别好,跟他一同打夯,干一整天都不觉得累。他不时唱出诙谐逗趣的词句,引得打夯的小伙子们哈哈大笑。张寒晖放下锄把仔细听着。咦!调子很耳熟,这不就是《推炒面》的调子吗?怎样现在听起来这么火热,这么有力气,与《推炒面》的滋味彻底不相同了!
张寒晖结合《推炒面》《夯歌》,“旧瓶装新酒”,给这个曲调填入新词,很快创造出了反映边区军民大出产的《军民合作》歌,并将演唱方式由《推炒面》的独唱改为“一领众和”。
1945年春,张寒晖从陕甘宁边区调往陕西关中八一剧团帮忙作业。一次行军途中,张寒晖将艺人们招集到一块,跟他学唱新歌。“今日,我教咱们唱一首《军民合作》歌,这是依据陇东民歌《推炒面》的调子填的新词。”说着,他一句一句地教咱们唱开了:
这首新歌充满了生气勃勃的日子气味,充沛反映了边区军民出产抗战的热潮,咱们一听就十分喜爱,一学就会。张寒晖在依照陇东民歌《推炒面》填词的时分,改变了原曲的速度、节奏和装饰音的用法,充沛开掘了原曲朴素刚健的内在,又吸取了陇东夯歌的豪宕、粗暴、雄壮,一首不普通的歌曲就这样诞生在了陇东大地。
1945年8月,张寒晖随八一剧团同往爷台山进行慰劳。为合作这次慰劳扮演,他创造了秧歌剧《拥军》,在爷台山区域慰劳了许多老百姓和驻军,后来以此资料创造了大型秧歌剧《翻开脑筋》,而《军民合作》歌作为《翻开脑筋》的主题歌也初次和观众见了面,遭到火热欢迎。
因为《军民合作》歌激烈的扮演作用,咱们又进一步出主见,对它的扮演方式进行了艺术加工。歌曲唱出了朝气蓬勃的劳作场景,反映了边区军民赶紧出产、援助抗战的热潮。边区军民唱着这首歌,拓荒种粮、纺线织布,渡过难关,为成功打下了物质基础。
1964年,为庆祝新我国树立15周年,周恩来总理在领导编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把张寒晖创造的《边区十唱》编在第4场《抗日的烽烟》中,阶段精简为5段,正式更名为《军民大出产》,而且指出:“《军民大出产》是其时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把咱们饿死的情况下,边区军民呼应毛主席召唤,打开轰轰烈烈的大出产运动,自给自足,打败全部困难,支撑抗战,而发生的年代强音。”正因为它反映了年代的声响,展示了抗日军民的精力风貌,所以成为永久的赤色经典歌曲。
进入新年代,《军民大出产》依然以它强壮的生命力活泼在国家、省、市各级舞台上。庆阳市在建党百年之际,拍照了本乡电影《军民大出产》,并在全网播发。
《绣金匾》
2001年,文物作业者在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二号石造像塔塔体内发现了保存无缺的金代香包,这件香包距今已将近1000年,被风俗专家们盛赞为“我国最好的香包”。这无可辩驳地印证了庆阳香包(也叫“荷包”)的悠长前史。在这儿,口口相传着一首传统小调《绣荷包》:
这首《绣荷包》就是《绣金匾》的前身。要说《绣金匾》,还得从它的作者汪庭有说起。他生于1916年,两岁时全家人外出逃荒,又不幸患了“柳拐子”;后来爸爸妈妈相继去世,他和哥哥两人相依为命;再后又与哥哥分手,一个人漂泊,这样直到1936年,来到了新正县(现为正宁县)马栏区三乡,而这一带曾是陕甘边革新依据地重要区域。政府给他拨了10亩荒地,又借给他一些粮食,让他拓荒种田。他在边区过上了安靖的日子,开端学做木活,而且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他尽管没念过书,但他自幼喜爱民歌和扭秧歌,从小就熟识《五更道情》《五歌放羊》《绣荷包》等民歌小调。在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百姓日子发生了大改变,他不由地铺开歌喉纵情歌唱。为了表达对边区新日子的赞许以及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谢之情,他完结了边区新版的《绣荷包》。1944年10月,汪庭有到延安到会陕甘宁边区文教英豪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他演唱了这首“旧瓶装新酒”的《绣荷包》,在解放区敏捷撒播开来。诗人艾青听到了,大加欣赏之余指出:民歌《绣荷包》是民间用来表达和传递爱情的,而讴歌公民首领、政府、戎行,不应是《绣荷包》,而应是《绣大金匾》。汪庭有觉得有道理,就将《绣荷包》改成了《十绣金匾》。
全民族抗日战争成功之后,为了紧密合作革新斗争局势的需求,专业文艺作业者对原作歌词做了改动,成为《三绣金匾》:
1977年在留念周总理去世周年文艺留念会上,闻名歌唱家郭兰英怀着殷切吊唁之情再次演唱了《三绣金匾》这首歌,给了它新的解说,特别是将第五段词“三绣解放军,坚决打敌人,消除了反动派,全国享安定”改填为:“三绣周总理,公民的好总理,尽心竭力为革新,咱们酷爱您。”把歌曲引向高潮,深深感动了亿万公民的心。
《绣金匾》的歌词是与时俱进的,在传唱的进程中,不断得到了公民大众和文艺作业者的再发明和再锻炼。从“千岁香包”到《绣荷包》,从《绣荷包》到《十绣金匾》,再到《三绣金匾》,终究到郭兰英浸透热情地改编定调,使《绣金匾》这一陇东民歌终究走向全国,唱进了全国老百姓的心田里。这个进程也是中华优异传统文明与革新文明完美结合的进程。
《绣金匾》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端撒播,它以农人汪庭有的个人经历为线条,叙说从旧社会到边区新社会日子改变的进程,堪称是小歌曲、大容量、真爱情、强动力,值得咱们牢牢铭记并永久传唱下去!
进入新年代,3首红歌勃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发生了越来越深广的效应。我国共产党树立100周年之际,为了表达庆阳老区公民感党恩、跟党走的决计与决计,2021年9月27日晚,原创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咱们的首领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出产》等赤色经典歌曲在首都唱响。这既是向在南梁、庆阳这片赤色土地上战役过的革新先烈致以最厚意的礼赞,也是对3首红歌最好的打开和立异,嘹亮的声响穿越时空,穿透前史、响彻现在、回旋未来。正如《南梁颂》的歌词所唱的那样:
2023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留念日当天,由闻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深圳市文明艺术专家联谊会会长姚峰改编的3首经典陇东民歌《咱们的首领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出产》混声合唱全网发布,经典以大众脍炙人口的合唱艺术方式进行传唱,具有了愈加明显的年代性与代入感。
3首红歌所承载的精力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力气。无论是在赤色热土庆阳,抑或是在现已走过75个绚丽春秋的泱泱中华,赓续革新精力、传承赤色基因、舒展芳华气候、书写复兴华章,现已成为咱们一起的自觉举动。
歌从塬上来,唱响新年代,阔步向未来!